为追寻红色记忆、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5月10日,大西洋国际娱乐官网
研究生二支部与教工一支部携手开展“红岩铸魂、山水育人”主题党日活动。师生党员以“现场研学+徒步走访”的形式,在青山绿水间重走革命道路,在红色地标中感悟红岩精神。大西洋国际娱乐
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韦杰教授全程参与指导,研究生辅导员上官文君老师一同参加本次活动。

(研究生二支部与教工一支部党员合影)
活动首站,全体成员走进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馆内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以及复原的革命场景,生动再现了以江竹筠、陈然等为代表的红岩英烈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坚守信仰、无畏牺牲的壮烈事迹。党员们在一幅幅定格历史的老照片前驻足凝望,在一封封字字泣血的家书旁屏息研读,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烈火中永生”的坚定信念以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
在红岩魂广场上,研究生二支部书记王翔宇、教工一支部书记张仕超一同带领支部党员回顾了红岩精神的历史脉络:红岩精神诞生于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斗争实践,敌我力量悬殊,斗争环境极为复杂,共产党人既要抵御高官厚禄的糖衣炮弹,亦需直面刀光剑影的生死考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精神包含着“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的科学内涵。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延续,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支部党员参观歌乐山革命纪念馆)
随后,队伍沿青石板路探访白公馆、渣滓洞旧址。狭小的牢房、阴森的铁窗、冰冷的刑具与墙上的《狱中八条》形成强烈对比,都在无声诉说着革命先烈在敌人酷刑下坚贞不屈、慷慨赴死的壮烈精神。在那面特别的五星红旗展柜前,青年党员们驻足良久。1949年那个秋夜,被关押的罗广斌等人得知新中国成立,用红色被面作旗,草纸剪成五角星,以牢饭米粒为胶,在特务巡查间隙拼贴出心中的国旗。他们不知正确样式,将大星贴在中间,四颗小星围成方形。几天后,包括制红旗作者在内的207名志士牺牲在黎明前,这面“错版”红旗成了他们最后的信仰见证。学生党员小郭说:“革命先辈们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华,与我们求学的年纪相仿。如今窗明几净的校园、安宁祥和的生活,皆是他们以血肉之躯铺就的道路。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份用生命书写的红色基因,更要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将这份坚韧不拔的意志转化为奋进的力量。”
在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中,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韦杰教授说道:“今天的红色研学之旅,让我们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和白公馆旧址的行走中,用脚步丈量了红色热土,用心体会了红岩英烈‘信仰如山’的精神力量。这正是新时代青年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精神养分。我们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用专业知识守护绿水青山,将科研扎根祖国大地,把担当融入时代征程”。
午后,支部党员徒步穿越渣滓洞隧道,探访川外小铁路遗址。蜿蜒的轨道与斑驳的隧道壁在葱郁山色中交错,党员们沉浸式感受重庆独特的红色基因与山城地貌魅力,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思考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支部党员徒步过程)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通过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联合行动,将理论学习与实地体验紧密结合。师生党员共同探访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让书本中的红岩精神在行走中变得可触可感。下一步,两个支部将继续发挥联动优势,结合地理考察、旅游规划等实践场景,持续探索“学用结合”新路径,引导青年党员在学术科研、思政教育、服务社会中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撰稿: 文/郭雨田 图/邓民园
一审一校: 王翔宇、张仕超
二审二校: 董雪柏
三审三校: 胡 芳